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行的态度与道情

    rdquo;,了解事件整个的过程,它的变化情况,跟它真实的一面,我认为那是一种智慧的现象,就是求真的态度,也就是活在真里面。“真”具备四个重点:   1.如实知见   看到...,要不然,不同的发音,不同的思考方式,一定会认为不一样。那么,如实知见所谓真理的东西,就是因为经常我们给它不同的标签,给它不同的定义,其实所讲的是同一回事,可是在不同的标签之下,却经常引起抬杠。所谓...

    许士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4749142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学者藤田正浩对“慧解脱”持相同的二类看法,如其著作〈心解脱と慧解脱〉21一文中,引用了《毗奈耶》(Vinaya)的记述,将道次第整理如下:  律→律仪→无悔恨→喜悦→喜→轻安→乐→三昧→如实知见→厌离→离贪→解脱→解脱智见→无取著涅槃  继而将“慧解脱”分成二类:一是如上所示的“如实知见”,二是“解脱知见”。但是二者还是不尽相同,因为曾银湖认为“已知生死已尽”的圣者,是可以没有“禅定”的(至于漏尽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释尊的禅修过程

    身轻安,f身轻安故受乐,g受乐故心定,h心定故如实知见,i如实知见故生厌,j厌故能离,k离故得解脱。(T26, p424a)   此论接着解说如下:   a彼于此法等了、近了、明了、通达品类差别,...受乐。   g受乐故心定者,谓受乐故远离劳倦,无劳倦法平等行故,心住、等住、近住、一趣,得三摩地,由斯故说:受乐故心定。   h心定故如实知见者,谓彼若时心住、等住,无二无转,尔时,于苦如实知见苦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347805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缘起思想要义

    谛见,即见苦是苦、集是集、灭是灭、道是道,对缘起法则和缘生法如实知见。《杂阿含经》(卷十三)佛告诸比丘:“若于眼如实知见,若色、眼识、眼触、眼触因缘生受,内觉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如实知见。见已于眼不染着。若色、眼识、眼触、眼触因缘生受,内觉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不染着。如是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法如实知见。若法、意识、意触、意触因缘生受,内觉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,于意...

    孟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649738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之禅定──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

      第二节 一心的内涵与功能 68  一、相关禅定用词的初步澄清 68  二、一心的内涵 72  三、一心是如实知见与开发神通的基石 78  (一)一心是如实知见的基石 78  (二)一心是开发神通的...第二节小结 189  第三节 禅定的次第开展与智慧的开显 191  一、由寻伺法义生一心得如实知见 191  (一)以闻思法义契入一心得如实知见──五解脱法的初禅特质 191  (二)以观十二缘起契入...

    罗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155728.html
  • 生命的洞见──于五蕴「七处善巧」

    无明」引发了错误的行为,从这行为造成了大苦聚集。因此,解除这苦迫的关键,便在于彻见生命的真相--所谓「如实知见」。经说,不能如实知的,「去我法律远,如虚空与地」(杂阿含209 经),这可见「如实知」在...知见」。这样,对生命活动的种种事实有了根本的确见后,才能真实生起「厌」、「离欲」的能力,而真正的「转向苦边」(《相应部‧因缘相应》23经)。 最后,值得一提的是,「如实知见」的「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647505.html
  • 贪妒的病理分析──心理分析与佛法十二因缘的比较(上)

    决定逃避或延缓或适度发泄满足。两种本能各行其是,互相调和适应就相安无事,一旦关系破坏就成为致病因素。佛洛伊德认为,“性本能”一有“执著”,“自我本能”就不能如实知见而产生压抑。神经质源于两种本能的矛盾...如实知见,不压抑也不逃避?(紧张太大一时无法负荷,自我可先暂避)。  依十二因缘的修证体验,最重要的下手处在“六入缘触”的“触”,“触”就是密切面对现实,发展对他人关爱“施与受”的能力,用眼睛、用耳朵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5553002.html
  • “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”随笔

    专念”落实在闻思修中,首先要做到以圣言量(解脱者的如实知见)为标准来衡量一切,而不能仅凭一己之见来臆测。如关于菩提心,就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行善之心,若粗泛的认为是度众生的心亦欠圆满。必须依照经论所示:...

    隆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846141.html
  • 缅甸智慧禅修道场简介(下)

    巴士约十小时,U Thet Tin可帮忙安排行程。帕奥禅师(Pha Auk Sayadaw),教授安那般那念(呼吸法),出版:智慧之光、如实知见、菩提资粮、正念之道、转正法轮、去尘除垢;"Light ...五蕴生灭观,来止息我见及一再轮回的因。感受的观察是如实知苦、乐、不苦不乐受在六根对六境时轮番生起与消灭,并可认知任何两个连续刹那的感受都不同,而体证无常、无我。   三、孙伦禅修中心   ...

    空法师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847407.html
  • 我怀念 印公导师

    我怀念 印公导师 释法藏 ~ 摘自福严会讯第十期 ~   千百年来,从经典、史籍里,看到了佛陀及弟子们、无数的论师、大德、高僧,走过现实人间的思想及行谊。在无始生死,生命流转的这一生,千载难逢的因缘里,遇见了慈悲深智的 印公导师,真实亲切地出现眼前。 印公导师渊博的学识及涵养,对佛法的如实知见,深受无数佛弟子的尊敬与赞仰。导师宣扬的纯正佛法与庞大的著述,让许多人彷徨无助的内心,得到安慰、...

    释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151795.html